6月14日,永利官网经济学院教授徐维祥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发表理论文章《“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三大主体与五个维度》。文章中,徐维祥就战略耦合的三大主体与五个维度对“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展开详细分析。
他表示,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乡发展不平衡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面向,上述两大战略的提出正是为了从源头上找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根本方案。
报道链接:https://www.cssn.cn/glx/glx_llsy/202306/t20230612_5644494.shtml
刊登全文如下:
【理响中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三大主体与五个维度
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城乡发展不平衡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面向,“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两大战略的提出正是为了从源头上找出解决城乡差距问题的根本方案。乡村振兴有五个维度,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型城镇化亦有五个维度,即产业城镇化、绿色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经济城镇化。两大战略的耦合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过程,也是五大维度互动耦合的过程。
战略耦合的三大主体
(一)政府的主导角色
首先,作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导者,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方针等宏观层面的措施,即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耦合的大方向离不开政府的指导,这是由中国国情和城乡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政府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具体实践中扮演着公共产品供给者角色,通过投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等为农村发展环境的改善及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创造条件。再次,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规划实施的组织者,从战略规划的制定到组织实施再到过程监督最后到效果评估,政府都是作为组织者参与其中。此外,作为制度环境的供给者和战略实施的监督者,政府还要承担推动农民主体积极参与、监督社会机构合理参与的责任,以有效提升战略耦合的叠加效应。
(二)农民的主体角色
首先,农民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受益者、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需求主体、农村发展状况的亲身经历者。怎样落实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应当充分尊重农民主体的需求意愿,确保农民求助有门、投诉有道,充分保障农民的主体性地位。其次,农民作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主体。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尤其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农村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改革,要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振兴乡村进程中,要通过对农民提供创业服务、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等一站式服务,吸引人才回乡,实现农民就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后,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越来越强的城乡互动上,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增加,大批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这些都是在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战略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社会力量的参与角色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耦合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事业,社会力量的参与角色主要发挥以下作用。一是通过在农村开展相关商业活动来激励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壮大农村的经济实力;二是社会力量中企业不仅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还可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提高农民的兼业能力;三是研发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更高效的农业生产资料;四是金融机构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为农村工业化推进以及农民其他就地创业活动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战略耦合的五个维度
(一)以现代产业发展推动城乡产业耦合协调
应以现代产业发展来有效衔接“产业城镇化”与“乡村产业兴旺”。一方面,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集聚通常在中心城市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加强各个层级单元间的联系,从中小城市到小城镇再到乡村各层级都要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产业,保证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充足就业;另一方面,农业转移人员滞留的农地承办权是退出还是经营权流转出去也是个重要问题,关系着农村产业兴旺,可以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是吸引城镇工商资本流向农业现代化投资,在城乡要素互通、城乡产业互动的进程中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生态耦合协调
应以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联动“绿色城镇化”与“乡村生态宜居”的耦合。一方面,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绿色城镇化,要以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为未来发展主要方向,通过加快资源的利用率推广一种绿色高效的生活、消费方式。新型城镇化进程离不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但要在源头上切断城镇工业污染、固体废物等流向乡村,加强城镇工业、生活污染治理。另一方面,乡村生态宜居就是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农业增产的同时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大治理力度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理,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的绿色农产品;并且通过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服务,将农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真正实现城乡生活富、生态美的统一。
(三)以提升农民主体地位推动城乡社会耦合协调
应以农民主体地位的提升助推乡风文明。一方面,要利用多种途径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和人文素养,更好地融入城市工作岗位、融入城市生活。另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充分融合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来,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通过“内在于心,外在于行”加速乡村振兴主体自觉性的培育,最终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以城乡一体化治理推动城乡空间耦合协调
应以城乡一体化治理体系的构建消解城乡分治,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一是理念上要重视。乡村治理在基层治理中不容忽视,要摆在国家治理体系的突出位置。在统筹城乡一体化治理中,乡村治理有效是基础,要杜绝“治理真空”或流于形式。二是城乡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都应包含在治理领域层面,从城乡规划入手,打破以往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并且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注意协调各方利益,以提升农民群体的利益为根本目的。
(五)以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推动城乡经济耦合协调
应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实现“经济城镇化”与“乡村生活富裕”之间的有机衔接。一方面,要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进程中获得和城市居民同质的公共服务,使之加快融入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要建立在新型农村社区的载体上,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农村地区也要加快公共服务供给,与城镇地区同质同量包容性发展。